新能源汽车车桩比仍然很高,充电难怎么破解?
互联互通意义重大,但推行之中面临哪些难题?
智能充电深受追捧,车桩站网各方利益如何兼顾?
日前,2023汽车电子创新周系列活动在广州举行,当中的焦点活动“智能网联汽车三电技术创新”论坛上,众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专家和高管对新能源汽车充电如何解决,智能充电网如何推广、充电网络互联互通如何推进等话题,进行了热议和探讨。
据悉,此次活动由广州市人民政府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,汽车电子产业联盟、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、广州展联展览服务有限公司、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。
参加活动的嘉宾来自俄罗斯工程院、加拿大国家工程院、中国科学院、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、清华大学、采埃孚集团、小鹏汽车、长城汽车、广州文远知行、上汽大众、小马智行等一众知名机构及企业。
广州蔚景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孙功臣亦应邀出席论坛,并以“打破壁垒,智能充电网络助力电动汽车驶向未来”为题作了精彩演讲。
孙功臣作演讲
今年前10个月,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的增量比为2.7:1。截止到2023年8月,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虽达到720万台,但车桩比仍高达2.38:1,充电难题仍然长期困扰广大电动汽车车主。
为了进一步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,改善电动汽车车主的充电体验,缓解电网峰谷压力,加快节能减排的推广,充电网络实现互联互通的意义重大。
对电动汽车车主来说,充电桩互联互通,可有效减少等待的时间,更快找到可用的充电设施,节省时间之余也能降低充电的成本。
对汽车企业而言,如此一来能增加产品的竞争力,促进销售量增长,并减轻配套售后的负担。
对电网企业而言,能合理分配充电口资源,避免充电拥堵和资源浪费,提高电能的利用率,缓解电力系统峰谷压力。
活动现场
但受到售后服务难、车企合作度不高、投资回报周期长等因素的困扰,互联互通的进度仍不如人意。广大车企、桩企、车主都希望能有更好的方案,能加速推动互联互通的发展,并打通各个层面,兼顾各方面的利益。
孙功臣向与会众人介绍了蔚景云的定位及功能,着重提到了蔚景云在互联互通方面的特点与解决方案。
作为面向全国基于充电桩互联互通的平台级产品,蔚景云具有多维共享充电市场上主流聚合平台、地图厂商、主机厂、车队的能力,能提供充电桩选型、建设、资金、平台等一站式服务,实现微信、APP全平台支持,充电资源的互联互通。
在蔚景云的SAAS系统支持下,不同的行业伙伴可以应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,保证了充电运营商、公交站场、私人桩主、公共停车场、汽车主机厂、政府监管部门等各自业务和功能的扩展。
站场、车主、车企,多方共赢
就充电桩来说,无论是桩体、控制器、显示屏、电缆、充电枪,蔚景云都使用了标准化的接入,不同品牌、不同型号、不同通讯规约的非标产品,不需要桩端升级协议,都可以直接接入平台,平台适配行业90%的充电设备协议。
其次,蔚景云致力于站场内的互联互通,充电站场内的各项设备,例如充电桩、摄像头、站场道闸、智能车位锁、视频桩、物流网卡、可视化对讲盒和消防设备等设施,全部统一在平台内,统一管理使用。
通过互联互通,广大充电运营商有了直接跟流量方对接的渠道和平台,运营价值全面提升。目前蔚景云已成功构建起了多元化的商业生态圈。孙功臣表示,未来蔚景云平台将继续以开放的生态模式,运用前沿的领先技术,与各大主机厂一起,全面助力充电运营行业的健康发展。